科明冬至送溫暖 暖身更暖心
冬至
【宋】朱淑真
黃鐘應律好風催,陰伏陽升淑氣回。
葵影便移長至日,梅花先趁小寒開。
八神表日占和歲,六管飛葭動細灰。
已有岸旁迎臘柳,參差又欲領(lǐng)春來。
漢朝以冬至為“冬節(jié)”, 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,稱為“賀冬”,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此后至日,陽氣回升,白晝漸長。冬至過節(jié)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,《清嘉錄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說,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,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(zhuǎn)化,是上天賜予的福氣。并且現(xiàn)在在北方,還有一種冬至“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”的說法。
冬至大如年,人間小團圓
冬至都有些什么樣的習俗呢?
01 吃餃子
古語有云:“冬至到,家家戶戶吃水餃。”為什么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?據(jù)說這種習俗,是因紀念“醫(yī)圣”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。
“醫(yī)圣”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,辭官回鄉(xiāng)后,看到鄉(xiāng)親面黃肌瘦,饑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。因而命其弟子搭臺筑灶,把羊肉和驅(qū)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,然后撈出來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樣的“嬌耳”,煮熟后,分給來求藥的人吃。人們吃后,渾身暖和,兩耳發(fā)熱,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學著“嬌耳”的樣子,包成食物,便叫“餃子”。
02 吃湯圓
在南方,冬至盛行吃湯圓,民間也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湯圓也稱湯團,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,“圓”意味著“團圓”“圓滿”,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“冬至團”。湯圓可以用來祭祖,也可用于互贈親朋。
03 吃羊肉
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(jù)說是從漢代開始的。相傳,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,覺得味道特別鮮美,贊不絕口。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?,F(xiàn)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,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,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。
2020年12月21日,時至冬至,一年中最冷的季節(jié)正式開始了,為了讓科明的家人們 不要被凍壞耳朵 過一個溫馨的冬至,公司為家人們準備了熱騰騰的餃子和湯圓,祝愿大家在這個冬天,任何事情都可以圓圓滿滿。